- 素材点拨:梁思成有言:“古建筑绝对是宝,而且越往后越能体会它的宝贵。”古建筑、古村落乃至一些非遗文化,都承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。
-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,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们、传承它们,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。
- 适用话题:传承、责任感、文保意识、人文精神
近日,有媒体走访文物大省山西的古村落,发现古建保护面临窘境,文章援引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的说法:“古建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古村落,山西大约有2000座,但由于资金不足、产权纠纷等原因,大多数古村落年久失修,近一半古建筑面临倒塌危险。”
讽刺的是,与大量传统古建筑、古村落遭到冷落相比,当前不少地方在修建仿古建筑、挖掘地方历史资源上,似乎又并不缺乏热情与投入。
事实上,从功利的角度而言,强化古建保护,也是为地方的未来进行投资。因为随着时间推移,古建筑、古村落的稀缺性将愈发凸显,无论是作为旅游资源,还是历史文物资源,其价值都将提升。山西拥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古建资源,虽然在当下看来,保护的成本不可小视。然而从未来看,只要保护得当,必定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经济与人文“富矿”。
1945年,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军对日本实施全面反攻。
1945年2月,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的一座小楼里,他翻开那捆晒蓝图纸,神情凝重。他知道,日本民族正如太平洋孤岛中一棵风雨飘摇、电击雷劈的树,即将面临亘古未有的毁灭性灾难。他对日本是那样熟悉,童年的一切在他眼前摇曳、浮动,他的记忆也随之追上去……在手中的日本地图上,他闭着眼也知道那两个地方的位置,他对它们怀有深厚的感情。可是,想到日本对中国的种种罪行,他又义愤填膺。两种对立的心态在冲突着,他矛盾万分。“树的枝芽可以毁而再长,根却不能再生啊。”想到这里,他毅然用铅笔在那两个位置绘出了符号。他就是盟军司令部通过中方找到的保密行动的执行者梁思成。
在小楼的一个单独的房间里,一位年轻的绘图员正在认真地绘图。他按照导师事先用铅笔绘出的符号,用圆规和三角板以绘图墨水正规描绘。他的心中充满了疑虑,日本正在和中国打仗,为什么要在日本占领区的图上标记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呢?他就是梁思成的助手罗哲文。此次盟军司令部下达的保密行动,是把日本的重要文物古迹列表,并在地图上标出位置,以便在轰炸中参考。梁思成与罗哲文工作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任务。
当时,盟军遇到日本本土日军的顽强抵抗,不得不再度扩大空中力量轰炸的力度。不久,东京、大阪都遭到猛烈轰炸。
但让日本人不可思议的是,京都、奈良两座古城奇迹般地始终未遭到真正意义上的空袭。
作家岳南在《南渡北归》一书中提到,真相终于在湮没42年后大白于天下,日本朝野得知“当年古都未被轰炸源于梁思成所标绘的图”后,敬佩万分地称梁思成为“古都的恩人”。“古建筑和文物是人类共有的财富,人类有共同保护的责任。”这是梁思成对文物古迹的一贯主张。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也不放弃自己的道义底线,再多的仇恨也不能摒弃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。这是心灵世界的一种坚守,是一种令人仰望的坚守,让我们看到了梁思成令人敬佩的人品与学识。
- 范文评析:文章开头先声夺人,在时代的大环境下,一个矢志不渝地保护古建筑的知识分子身影浮现在我们的脑涤里。未见其人,未知其人,我们却已感受到他的伟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