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叔敖的变通智慧

2019-3-12 23:07阅读:124作者:佚名
  • 素材点拨:欲速则不达,太过于直接的强硬要求,往往会招致抵触和不满。这时,我们就需要孙叔敖那种变通的智慧。在生活中,我们句他人提出意见或建议时,不妨也变通一下,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  • 适用话题:巧妙变通、决策、变革需要智慧
孙叔敖的变通智慧

春秋时期,楚国民间百姓喜欢坐低矮的马车,这种马车既不方便驾驶,如果一旦发生战争,也不利于运送军用物资。于是,楚庄王想下令让国民把车子改高。

楚国令尹孙叔敖认为这种做法不妥,他对楚庄王说:“老百姓已习惯乘坐这种低矮的马车了,如果大王强行命令老百姓改造马车,势必会招致老百姓的不满。”楚庄王听了,觉得有道理,就问孙叔敖有什么办法。孙叔敖提议说:“只要官府发布告示,说根据天文历法推算,今年有可能会发大水,为了避免洪水漫进房屋,各家各户的门槛都要加高一些。”当孙叔敖又详细解释了其中的玄机后,楚庄王高兴地点头赞许。

很快,告示就在全国发布。老百姓都加高了自家的门槛,可这样一来,马车进门时,车底就会碰到门槛,车上的人不得不先下车。一开始,大家还能忍,时间一长,都觉得这种低矮的马车太不方便了,于是纷纷把马车底座改高。半年后,楚国低矮的马车全都改造完毕。

话题作文:成功重在变通

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如果我们只是固执地不愿去改变,不愿去创新,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枯燥乏味,社会会止步不前。所以我们只有懂得变通才能取得成功。

回溯历史,懂得变通而取得成就者比比皆是。春秋时期的孔圣人驾着一辆马车游历各国希望走上仕途普及“周礼”,无果后选择为人师表,终成万世之师;秦朝统一初期,秦始皇力排众议颁布了郡县制,避免了割据现象的再次出现,稳固了政权;鸿门宴上刘邦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,保住了自己的性命,最终击败项羽坐拥江山。

懂得变通是通往成功的方法之一。孔子、秦始皇、刘邦都因懂得变通,不被固定思维所束缚,才有了最终的成功。倘使他们只是按部就班,不懂变通,那么我想孔圣人不会成为万世之师,秦始皇无法巩固政权,刘邦也早在鸿门宴上丢掉了小命。

当今社会又何尝不需要变通思维呢?不懂得变通意味着思考方式的死板。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固定思维去想问题,那社会怎么进步?不懂变通的人终会被时代所抛弃。

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,他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,是他开始尝试通过杂交水稻来改良水稻产量,最终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,被美国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;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不断研发新技术,为“苹果”产品注入新的活力,取得竞争优势,成为世界上成功的CEO之一。而IBM公司因为固守原有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,被联想集团并购后,研发新技术,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,才使得IBM以新的方式在市场上重新占有一席之地。

我想,中国的教育也是这样的,不应总是用固定的思维来教育学生,使学生“千人一面”,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,让学生全面发展。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在改革,学生对于未来的选择也正向多元化发展,相信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中国必定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!

我们必须不断发展自己,学会变通,与时俱进,才能取得成功。

  • 范文评析:本文例证丰富,古今结合,层层剖析,有力地论证了“成功重在变通”这一中心论点;文章最后指出,教育事业也应转变思推,不要将学生教成“千人一面”,进一步强调变通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