炫耀啥

2019-3-12 20:15阅读:112作者:佚名
  • 素材点拨:中国文化以含蓄为美,炫耀、高调容易招侧目,被讥为“嘚瑟”。但当我们摆脱旧思想的羁伴,我们也开始知道不是所有的炫耀都是不可取的,适度的炫耀有时彰显的是自信,传递着正能量。
  • 适用话题:炫耀是一把双习剑、传递正能量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、炫耀与虚荣
炫耀啥

打开微信、微博总能看到许多人晒美食、名牌、旅游照等。越来越多的人与大家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,其中不乏一些爱炫耀的人。

《中国青年报》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网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0.9%的人反对网络炫耀,86.7%的人担心网络炫耀使社会风气变浮躁。关于炫耀的原因,74.3%的人认为是虚荣心作怪,66.2%的人认为“多数是炒作”,20.9%的人认为与“寻求自我肯定”的心理有关。

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指出,炫耀是一把双刃剑。适度炫耀让人更自信,身心愉悦;过度炫耀则可能让人陷入妄想,走向极端。想走出炫耀的心理怪圈,一定要清醒起来,别让错误价值体系代替现实生活。

话题作文:炫耀,也产生正能量

我们做人的原则是容不得炫耀,主张低调,低到夹着尾巴都怕做不好人的程度才会被视为会做人。这样做真的就有好处吗?根据笔者60多年的人生阅历与阅读体验,低调与人的进步无关,炫耀与人的落后不沾。可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一再压抑人的炫耀呢?

是国人太精明了,读懂了人性。人性中的低矮部分是嫉妒,容不得他人冒尖。所以,你出众了,但你要自我矮化,矮化到与大众一样的高度,彼此才舒服,才会给你继续成长的空间。

我喜欢体育比赛现场上那些胜利者得意时自我炫耀,连最讲低调的中国运动员一旦夺冠,也是对着镜头,指着自己或衣服上的号码告诉观众:“这就是我!记住我!我赢了!”如果谁此时此刻还说“我不行”“我赢了是个意外”,或躲避镜头蒙脸就跑,大家一定觉得他是个疯子。大众为什么不讨厌运动员的炫耀呢?因为此刻运动员的角色中有了“我们”的成分,运动员角色的符号成了一个国家或集体了,由“我”变成了“我们”。

人有了骄人的成就不是不想炫耀,而是不敢炫耀,或不会炫耀。一旦你炫耀的技巧低劣,就会招致麻烦。就像郭美美,在微博上炫身份、炫名车、炫名包,她贫乏的精神因依附名牌得到极大满足,这种心理满足令她充满优越感。但这种精神上的高贵感、优越感要是没人知道,没有外在羡慕的眼睛关注,一个人有什么名牌都没有了意义。所以,她要炫,通过炫来表达她的与众不同和特殊性,获得别人的羡慕嫉妒恨。可郭美美却没有料到,她的炫不仅引火烧身,还引发了人们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。

人的炫耀纯粹是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个人行为,无所谓对错,但要会炫,要有炫耀的资本。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享有“数学王子”之称,一生成就丰硕,以他名字“高斯”命名的成果达上百个。他说自己的数学能量就缘于炫耀,他就喜欢炫耀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自己能做到。所以,他就能不停地做运算,发现数学王国中的奥秘。如果不让炫耀,他就没了发明创造的动力。

其实每个科学家、艺术家都需要有炫耀的舞台才有能量发明创造,他们发表论文、发布成果,都是炫耀,谁压抑了科学家、艺术家的炫耀,谁就扼杀了他们的生命。人性上的有些缺点其实恰恰是上帝对人类的奖赏。

  • 范文评析:本文立论角度可嘉。开篇提出问题“为什么一再压抑人的炫耀”,引人深思。作者从“人性”“集体荣誉”“会炫”三个方面论证“炫耀本身无所谓对错”,并用数学家高斯的事例,将话题引中至科学界、艺术界,指出“炫耀也可以是前进的动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