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

2019-3-11 20:26阅读:119作者:佚名
  • 素材点拨:故乡和梦想不该是相冲突的,但太多人在静扎:是在喧嚣的大城市寻找发展机会,还是回到家农村实现梦想?走出去不是忘记家,回家也不是放弃梦想。无论是走出去,还是走回来,坚持梦想的同时保持与家乡的联系,我们可以与亲人并肩创造幸福生活。
  • 适用话题:故与梦想、愿与乡愁、兼硕家梦与中国梦
让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

央视公益广告诚意之作《梦想照进故乡》曾让许多人感到温暖。这支公益广告讲述了陕西农妇在窑洞里盖起养鸡场、云南退伍军人重新打理起老家的柑橘园、福建大学生毕业后回村里建起学堂的温情故事。不同的地区、不同的人物,展现的却是同样的故乡情怀。在故乡、在亲人的身边完成对梦想的追求,让故乡成为有梦的地方,这些赋予了“回家”更深远、更现实的意义。

话题作文:莫让故乡成为包袱

我们依恋故乡,往往也依恋那份安逸的感觉:熟悉的山水、亲切的老屋、宠爱我们的亲人……于是,留守故乡,终其一生,仿佛也成了自然而合理的抉择。但是,仔细想想,又好像有哪里不对。

留守家乡,真的只是因为“爱家乡”吗?人们选择留守家乡,往往不仅是出于爱,也或许是出于一种惰性,有时也是因为心中那份对新事物的逃避。试想,熟悉的风景,永远不会突兀;熟络的乡人,从不会摆出冷脸;安分的工作,四处都是熟人的关照…没有尴尬,没有惊吓,这样安稳静好的生活,难道不诱人吗?

但是,这样波澜不惊的生活真的好吗?一个永远待在南方的人,永远感受不到漫天白雪的美丽;一种能够预知结局的生活,在没有了“惊”的同时,也泯灭了“喜”。当我们因为惰性与胆怯选择留守故乡时,毋宁说是以“爱”为由给自己的人生上了锁。此时的故乡就像是个包袱,于无形中牵扯着我们的心,也绊住了怯懦者的双腿。

有时候,我们需要勇敢出走。当那些日复一日的风景不能再满足我们的眼睛,当那窄小的一方故土无法装下我们宏大的梦想时,我们一定要出走。

有的人毅然选择了出走,那此时他们就不爱家乡了吗?李健曾经写过一首叫《异乡人》的歌,里面有几句词:“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,只是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,曾经的乡音悄悄地隐藏。”其实,悄悄隐藏乡音的每一个人都知道,我们的根早已扎在了家乡,易土换木的不适感、追逐梦想的疲惫感,一点点地渗透到了给家里打电话时的絮絮叨叨、某天特别想念家乡一道菜的欲罢不能中,或彷徨、或笃定、或心酸、或知足,这五味杂陈的无奈,冷暖自知。

北极燕鸥被誉为地球上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——它们每年在南北两极之间迁徙,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,享受着永不下落的太阳。为了光与热,它们毅然出走,跨越千山万水。故乡对于它们,从来只是牵挂,而不是包袱。

故乡是铠甲,故乡也是软肋,但故乡永远不是包袱。梦想很大,小小的故乡也许装不下,但这时的她一定会像母亲一样对我们说:“去吧,孩子,请撒下我勇敢地出发!”

  • 范文评析:文章指出“留守家乡只缘于心安的话则与故情无关”,亦指出“出走不是背离故乡”,观点鲜明而不偏激。文章语言生动而有文系,特别是结尾处用拟人手法将故乡人格化,以母亲的口吻鼓励追梦的孩子勇敢出发,既让表达显得灵活,也令文章更有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