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素材点拨:在公交上,被让座的孕妇面无表情地安然就座;在餐厅里,享受服务的顾客吝于一笑地漠然就餐;在电梯里,比邻而居的住户彼此无视地连一句“早上好”都欠奉……这些不够礼貌的行为总会让人心里感到一丝丝冰凉。我们需要一个温暖的社会、一个讲完礼仪的社会,而所谓礼仪,就是律己、教人的行为规范,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。
- 适用话题:礼貌、礼仪、律己、尊重他人、理解他人
有一家西班牙餐馆依照顾客的礼貌程度对咖啡差别收费。如果你有礼貌地点一杯咖啡,用到“请”字,收3欧元;如果表现粗鲁,一杯咖啡就要收5欧元;如果你非常有礼貌,点单时不但用了“请”,还说了“早上好”,只收1.3欧元。店主说,这么做是为了敦促顾客有礼貌。“如今人们总是忙忙碌碌,忘了说‘请’,不过推出上述措施后,大家在点单时开始说‘请’了”。
人终究是群体性动物,需要稳定的家庭、朋友和社会关系。这些都需要在现实的交往中,依靠以礼相待、互相尊重来维持。既然现代的教育无法教会所有人这一点,那么这家西班牙餐厅用金钱换礼貌的做法,虽有些粗暴,但或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。
人活在世上,都需要得到别人尊重。因此,学会尊重他人,是做人的应图昏有之义。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,他要生就各种能力,而尊重他人便是一种不多见、最可贵的能力。
军旅词作家阎肃先生一直都特别尊重别人。他的儿子阎宇著文谈到:“从我小时候直到现在,但凡和老爸一起出门,在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人,花匠、水工、烧水的、大师傅、小战士,爸爸一律向对方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:‘您好!’我那时心里不大舒服,觉得自己老爸也太没派了,跟谁都主动打招呼,还鞠躬,您用得着吗!等我长大后才明白,老爸是极其尊重别人,把尊重别人视作交际王道啊!这么多年,老爸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,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,为人谦虚,尊重身边所有的人。”为人谦虚,尊重了所有人,也就为自己赢得了好心情,赢得了好人缘。阎肃的功成名就是与他的谦虚和尊重人分不开的。
季羡林先生生前也特别注重尊重别人。1995年,央视编导周兵和白岩松做《学者访谈录》。一天,他们在季羡林先生家中做采访。临走时,白岩松要向季老递上自己的名片。当时,坐着的季老见状立即站了起来,弯着腰等着。白岩松掏了较长时间,季老就一直弯着腰等着。这个场景在周编导脑里至今仍然是很清晰的。后来,周兵和白岩松还去季老家采访过两次。他们每次走的时候,季老依然会站在门口,很有礼貌地望着他们渐渐走远。身为大师和前辈的季羡林先生竟如此谦恭地对待这些小字辈!这不是把尊重他人视为交际王道,把尊重他人视为自己必有的能力,是什么呢?
钱学森也十分尊重他人。1991年12月,在“钱学森学术思想讨论会”上,钱老坦言:“我不是讲客套话,搞科技工作的都清楚,没有单独一个人可以干出开天辟地的事,都是大家互相启发,才能有新的概念和新的进步。当然,这里面的功劳也有我钱学森一份。要说系统工程学的成就,是我和大家共同创建的。”一番话说得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。
人生在世,是极需有尊重他人这种能力的。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,他就能广结善缘,朋友如云,心情舒畅,事业有成。一个人若缺少了这种能力,他就会缺朋少友,自感孤独难耐,支持者寡,事业自然难成。
- 范文评析:本文最大的亮点是素材丰富,且新颖生动。稍显不足的是,作者对各事例的阐发有些泛泛,缺乏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