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素材点拨: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:人除了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以外,还追求精神的愉悦。学习、工作的忙碌不应该是你粗糙、迟钝的借口,一颗对世界敏感的心总能看到美、感知到美。这种美感、这种精神的愉悦无法从物质的丰成中获取,也很难从知识中得到补偿,你需要走到户外,亲身去感受,细细地品赏。
- 适用话题:美与生活、发现美、美在自然、美是财富
我们从年轻时候开始,就因为工作忙碌,忽略了内心的感觉。但工作忙碌之余,你还是一个人,你必须每分每秒提醒自己回来做人的部分。你看到了美,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。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品牌、只是繁华,你不见得会快乐,那反而可能是你得忧郁症的原因。
找回美的感觉其实很简单,去触摸一片叶子,去闻一下在很热很热的夏天下完暴雨后的气味,那是我们都有记忆的感觉,那都会引发我们的感触和感动。
博士可能毫无感受美的能力,但一个不识字的农夫却可以看到很多种美:他看得到月光的美,看得到稻浪翻飞的美……美是最大的财富,它不会因为你的学历而变得不同,而是因为你人的部分完不完整而有所不同。
足不出户,便可知世间大小事情;鼠标轻点,便可获古今中外信息;久未谋面,通过视频对方便如在眼前;相隔万里,一个电话便拉近彼此的距离。这就是信息时代的便捷、现代社会的便利。文明若此,当知足矣!
可是,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钢筋混凝土的高楼让人很难再嗅到泥土的气息,拔地而起的大厦也让人很难再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。那么,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?
对,是与自然的沟通!
天地有大美。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春美;“劳歌一曲解行舟,红叶青山水急流”,秋美;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山美;“一雨池塘水面平,淡磨明镜照檐楹”,水美。春夏秋冬、青山绿水,大自然各具其美。
自然之美若此,何不走出家门,亲近自然?
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,造访故人的孟浩然写出了田家村庄之美;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闲居的王维描绘了动静相宜的山水之美;“水光潋滟睛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,在杭州为官的苏轼道出了晴雨之美。孟浩然、王维、苏轼,他们走进天地之间,身在山水之中,感受自然之美,方留下了千古华章。
也许是现代的科技太过发达,人们可以在一瞬间“日行八万里”,知尽天下事,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自己隔离在自然之外。科学技术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,我们要用它更好地亲近自然,而不能为之所累;电子产品是为人类提供便捷的,我们要用它更好地走进自然,而不能为之奴役!
骑行在雨中,哪管它是磅礴的骤雨,还是丝丝缕缕的细雨;徒步在山间,就算是山路崎岖、百步九折,我们也要亲近自然,感受大美。游览会稽山,我们要看那崇山峻岭、茂林修竹,欣赏那映带左右的清流、落于山前的激湍;徜徉在庐山,我们要看那乔松修竹、青萝白石,看那周于舍下的流水,落于檐间的飞泉。
朋友们,莫让电视、电脑遮住了你的视线,莫让iPhone、iPad变成你的声音!要感受自然之美,我们就得走出现代文明的桎梏!华夏子孙的情感就要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得到沉淀,就要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得到升华!
亲近自然,方可感受大美。
- 范文评析:本文以清晰的思路、流畅的表达、理性的分析阐述了“要亲近自然,感受大美”的道理。大量引用古诗词,为文章增色不少;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,既增加了文段的美感,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