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素材点拨:其实我们乐见“一个人的毕业照”
- 再多几张,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高校提供了知识传承的渠道,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坦然地只为兴趣而选择人生道路。“一个人的毕业照”更多了,也是在为社会认知纠偏,让一些学生至少可以不用费尽心思地回答“学这个以后干什么”的问题。“为了知识而学习”,这就是全部答案。
- 适用话题:为兴趣而学、弃绝功利、传承与坚守
前不久,北京大学“一个人的毕业照”再度“刷屏”网络。据了解,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的从2008年创立至今,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,至今已是“六代单传”。
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循着社会发展的趋势,是市场选择的结果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在高考填报志愿时,盯着一些热门专业是情理之中的事,对个人前途的抉择,必然有着功利的考量。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,总还需要一些人坚守一些领域传承知识,就像“为往圣继绝学”,在多数人脚踏实地时,得有一些人仰望星空,不然人类都会忘了高昂头颅的姿势。
为兴趣而学,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,整个社会都该提供这样的可能:生产力提高了,才能解放更多的智力资源投向冷门学科;社会的分配机制更合理了,从事冷门学科的研究者才不会患得患失;社会的舆论评价体系摆脱了功利至上的色彩,这些学生就会少一些面对别人一厢情愿的“同情”的尴尬,能够更坦然、更笃定地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。
日熏空蒙,落花所重绽香于心,临东而去,于溪流的怀抱里历游;细雨微酿,缓浪所重闲逸于心,予谷冽然清碧,汩汩绕青山。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,素心方渡日月长。
“世上有不绝的风景,我有不老的心情。”诗人汪国真箴言如炬。诚然,心以景明,意以景清,无须忧虑蔓须相缠;心有所重,只采瓜豆之食,摒辩驳之扰,于万卷繁烘中清朗,于纷杂琐碎中明晰。打捞岁月的明净,让灵魂在墨色里生动。“黄尘清水三山下,更变千年如走马。”人生倏忽,心有所重;不忧蔓绕,驻足于洪波激荡的沧海岸边,奏响响亮的生命洪钟。
生生灯火,明暗无辄,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之花伴千里明月盛开。“鬼才设计师”朱赢椿所重灵感于心,勿忧浮华之扰,《不裁》见装帧之美;作家多丽丝·莱辛所重冲破暗世之心,勿优嘲讽之扰,以素笔点燃希望之烛;“呼格案”调查记者汤计所重善源于心,挖掘真相明辨人心,勿忧名利之扰。他们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,殷殷探求本心,上下求索路途漫漫,毕生叩问呕心沥血。确实,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,是朝塞木兰夕揽宿莽的英睿豁达,是刈除一路荆棘,冲破羁留的元音。
星云浩荡,时光悠长,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之路蜿蜒远方。作家阎连科所重宁静于心,摒铜臭之扰,书写纷杂现实,以《日光流年》再现中国农民的生命救赎史。“十分冷淡存知己,一曲微茫度此生。”他以这一曲微茫,奏出心有所重、不忧蔓绕之音。看来,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,方能挣脱生命之河的裹挟,洞悉斑斓世界的波折;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,人生之途方不畏前途雾霭氤氲,方会旖施满园。
当然,心有所重,不忧蔓绕,并不是与世隔绝、不闻世事的自我封闭,而是温润如玉、洞烛波折的静深自守;亦不是抛却一切、无所事事的荒废终日,而是心有所往、一苇以航的执着明达。它需任洪荒袭来我自焰然不动的笃定,需点燃心中圣火只带清明归去的厚重。
- 范文评析: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说理散文。文章在形象的描写中蕴含着理性的思考,彰显着辩证的思维。作者大量引用名句,有的是直接引用,有的是灵活地化用;文言句式的自如使用,使得文章独具魅力。